產品設計中的語音運用

由史丹利・庫柏力克(Stanley Kubrick)執導、美國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遊》 (2001: A Space Odyssey)在 1968年盛大上映,當人們談論到太空美學或是相關的科技創新時,經常會提到這部經典鉅片。

這部電影的關鍵轉折點,是太空人與太空船上搭載的智慧電腦哈兒 9000 (HAL 9000)溝通時,不需要螢幕或鍵盤——用說的就可以。

從奧黛莉到Siri的漫長旅程

科幻小說的進展總是走在現實世界的前端。在1950年代、1960年代左右,語音控制技術才剛剛誕生,美國貝爾實驗室(American Bell Laboratories)的「自動數字識別機」系統奧黛莉(Audrey) 僅能識別幾個數字;IBM電腦在1968年推出的一款系統,但也只能朗讀口頭運算結果。十多年的時光過去、歷經了好幾個發展階段,才研發出現在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語音控制系統。

自從蘋果電腦的 Siri系統在 2011年問世之後,語音控制系統迎來如雨後春筍般的蓬勃發展。在過去十年間,語音助理的應用在電腦、各種智能溝通工具上可說是無所不在;此外,許許多多產品都搭載語音控制功能,從電視到抽油煙機、電暖系統或廚房家電。這樣的發展趨勢也特別受到 2021年紅點產品設計大獎的重視。

其中一個案例是西門子歐式崁入式升降玻璃螢幕 (Siemens iQ700 glassdraftAir),以創新的設計手法打造廚房排氣扇,獲得紅點最佳設計獎的肯定。在這款產品上,當然也配置了語音助理功能。

對未來的憧憬尚未實現

雖然語音控制功能現在非常普遍,但這個功能目前還只能算是一種刺激消費的產品噱頭,因為我們現在只能用語音控制功能下達指令、查找資訊、設定計時器,還沒有實現真正的人機溝通。因此,我對未來廚具設備的想像還沒有完全實現,我已經在 2001 年時,在德國某知名日報專欄中談論過這個看法。即便電腦功能不斷在優化、人工智慧系統也持續推陳出新,我的廚房還是無法和我互動,它甚至無法得知我想吃什麼,也不知道我在烹飪過程中會消耗多少食材,這些功能都還只是電影、科幻小說中對未來的憧憬。

當我們深入了解產品設計師目前面臨的問題,就能比較清晰的了解到,重點主要在於如何將語音控制功能與品牌或系列產品進行整合。目前正在進行的應用發展,是開發出一個裝置的完整生態系統,其中所有應用程式都配有語音助理功能,或是越來越多的產品將品牌聲音融入設計流程中,強化產品的識別度。

然而,我們對於這項功能在未來應用情境的所有美好憧憬還沒有完全實現。

說到對未來的憧憬,在《2001太空漫遊》裡的那部電腦,最後發展出對人類極度神經質又敵對的態度,即使在科技不斷創新的前提下,這樣的發展在現實中其實是難以想像的,也不應該真的成為現實。

文:紅點主席 Prof. Dr. Peter Zec |2021-06-11 本文同步刊載於經濟日報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