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的藝術:Thonet

1876年,拿破崙三世在巴黎舉辦第二次世界博覽會,主題為科技與藝術,大約有一千萬名旅客參與這場盛會;展場是一棟量體龐大、位於法國都會區精華地帶的展覽館。參展作品所展現的科技發展,讓來湊熱鬧的人以及商務參訪團為之驚嘆,其中包含瓦斯引擎、鋁、鋼筋混凝土,能防止電梯車廂掉落的安全電梯也名動一時。

來自維也納的家具製造商索涅特( Gebrüder Thonet )也是 1876年巴黎世界博覽會的參展者之一;與其他廠商的不同之處在於,這家企業推出一款名為「第14號座椅」的曲木餐椅,設計師是該家具品牌創辦人麥克・索涅特( Michael Thonet )。

「第14號座椅」榮獲當屆世界博覽會金牌獎,一躍成為設計史上的經典之作、不僅是全球銷售量最大的家具產品,也打響索涅特家具的名號。

座椅的藝術:Thonet

永續性設計:塑膠材料的演進與發展

食物包材、產品塗裝材料、醫療及通訊科技產品、服飾、家具或汽車,都能看到某種材料的蹤影,這種材料成就了好幾項經典設計精品,包括 1995年的百靈牌 DL300刮鬍刀,潘頓( Werner Panton )在 1960年代獨領風騷的曲線座椅,1975年 Tõnis Käo推出的第一款鍵盤式桌上型電話,以及 1990年代蘋果電腦推出的彩色外殼桌上型個人電腦。

簡而言之,沒有這種材料,我們無法想像日常生活會是怎麼樣的面貌。我指的這項材料,就是塑膠。

永續性設計:塑膠材料的演進與發展

承先啟後的經典設計

1955年,記者克拉拉・蒙克在德國埃森舉行的世界首屆工業設計展上,發表了文章《延續,而不是最終形式》。詮釋了設計的功能:設計師的使命,是優化我們一手打造的環境、提高生活品質,因此他們不斷超越自我極限、重新省思產品、創造能開創新局的改變。

然而,若想從成功典範汲取養分、整合相似設計形式或材料,就要回溯過去。我想透過三項經典設計,說明傳統與未來間恰到好處的平衡。

承先啟後的經典設計

產品設計中的色彩哲學

1961年時,百靈(Bruan)推出了一款在 60年代設計得最好、外型最為優雅的電動刮鬍刀;這個產品之所以獲得這樣的高的評價,是因為其所採用的顏色。操刀的設計師漢斯・古格洛(Hans Gugelot)特別強調黑色和銀色的色彩效果,並以此建構一種全新型態的產品展示手法,自此,這款電動刮鬍刀上所採用的顏色,也成為百靈牌的其中一個企業識別元素。然而,能創造這種效果的手段並不僅僅只是顏色,這款產品的表面處理之細緻,在光學和觸覺上同樣令消費者驚艷;拋光工序使得簡單的黑色塑膠和鉻鋼,看起來充滿貴金屬的雍容氣度。

上述案例恰恰說明,在產品外型、材料之外,所選用的顏色也會左右產品的價值。顏色不僅能傳達識別度、讓人一眼就能認出產品,也能以此和顧客建立堅實的情感連結;是以色彩的選用具有實際效用,並且在策略上能賦予產品意義。

產品設計中的色彩哲學

危機:創新的契機

世界處於危機之中,但是,正如我們從過去學習到的那樣,每一次的危機都蘊含著機會。就 COVID-19大流行而言,儘管我們面臨種種困難和限制,其中仍有抱持希望的理由。某些產品能透過優質的設計來幫助遏制 COVID-19病毒,這種情況將催生動創新。從過去經驗看來,危機讓我們有機會質疑、反思我們的日常生活,例如,許多醫學上的突破源自於可怕疾病的蔓延;在 20世紀,公共衛生已成為鞏固人類健康的基石,環境災難導致農業和城市發展方面的創新。據說,就連是 20世紀的現代建築之所以偏好通風的房間、玻璃和鋼,也是為了要應對 19世紀時曾經爆發的疾病。

危機:創新的契機

融入日常空間的極簡設計

能印製任何顏色和圖案設計的高效能太陽能板、能融入背景環境的直立式隔音材料、齊平鋪設卻能變身不同產品的花園柵欄。上述三項產品從 76件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 2020年紅點產品設計獎最佳設計獎( Red Dot:Best of the Best )的榮譽。這三件產品在今年超過 6500個參賽作品中,躋身前 1.2%的殊榮。

我從各參賽設計中精選出這三款產品,因為它們代表著產品設計中的跨界發展趨勢,而且從外觀上完全隱藏產品的功能。

美學節能牆 Aesthetic Energy Panel
製造商:台灣 海力雅集成股份有限公司
設計團隊: Ting-Hui Huang, Maggie Hain Yang
獎項:紅點最佳設計獎 ( 2020紅點產品設計獎 — 材料與表面處理組 )

來自台灣的海力雅集成股份有限公司所推出的「美學節能牆」( Aesthetic Energy Panel ) ,外觀看起來就像是套色夾層安全玻璃,內建即用式、高效能太陽能電池。這款面板在整合太陽能和建築元素方面開啟了全新的可能性,並且以創新手法運用印刷技術,能在面板上印製成各種顏色和圖案設計,產品的尺寸和形狀都能客製化, 因此能完整包覆整個建築物的立面。

融入日常空間的極簡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