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跨越一個十年,我就想回顧形塑過去十年的事件,在科技創新方面,我認為過去這十年的焦點是智慧型手機。很少有其他產品的影響力,能像智慧型手機一樣重大:智慧型手機的功能改寫了整個手機市場,也改變了我們的人際溝通模式和消費行為,更以其智能多工的特點,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改變世界的驚人創意:智慧型手機
每跨越一個十年,我就想回顧形塑過去十年的事件,在科技創新方面,我認為過去這十年的焦點是智慧型手機。很少有其他產品的影響力,能像智慧型手機一樣重大:智慧型手機的功能改寫了整個手機市場,也改變了我們的人際溝通模式和消費行為,更以其智能多工的特點,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改變世界的驚人創意:智慧型手機世界處於危機之中,但是,正如我們從過去學習到的那樣,每一次的危機都蘊含著機會。就 COVID-19大流行而言,儘管我們面臨種種困難和限制,其中仍有抱持希望的理由。某些產品能透過優質的設計來幫助遏制 COVID-19病毒,這種情況將催生動創新。從過去經驗看來,危機讓我們有機會質疑、反思我們的日常生活,例如,許多醫學上的突破源自於可怕疾病的蔓延;在 20世紀,公共衛生已成為鞏固人類健康的基石,環境災難導致農業和城市發展方面的創新。據說,就連是 20世紀的現代建築之所以偏好通風的房間、玻璃和鋼,也是為了要應對 19世紀時曾經爆發的疾病。
… 危機:創新的契機人們坐在小救生艇上,乘著滔天巨浪橫渡地中海,忍受好幾個小時的驚恐和懼怕,不確定自己是否能夠獲救。這一次,這則消息並不是透過新聞頻道傳播,而是透過「救生艇實驗」活動,這是德國廣告公司 Serviceplan為非政府組織「海上觀察」( Sea-Watch)製作的宣傳影片。這個活動的中心思想是一場以五位難民情緒轉折為基底的實驗,將他們的經歷轉譯到一般人日常生活的情境,由 40名代表德國社會不同年齡、性別、職業的群眾進行體驗,他們在整個情緒模擬過程中的真實反映,都收錄在這一部短紀錄片中,片中的紀錄情境真實且深刻,讓人感受到其中的驚恐,觀眾能立刻沉浸到情境中,融入難民和實驗參與者的故事,整個實驗本身都觸動著他們的心弦。這項宣傳活動以及其中的沉浸式手法,獲得 2019年紅點品牌暨傳達設計大獎——紅點最佳設計獎。
… 觸動人心的沉浸式體驗一款來自德國的經典設計在今年 8月邁入堂堂 50周年。這次的焦點不是汽車或家具,而是礦泉水瓶。這款名為標準孔瓶( Normbrunnenflasche),又名珍珠瓶的包裝瓶,於 1969年問世,以玻璃為材質,瓶身上半部擁有 230個小突點、配有螺旋式瓶蓋,容量為 700毫升。截至 2013年為止,這種瓶子在德國已經反覆製造了大約 50億次,成為最常見的回收包材之一。
雋永的珍珠瓶 Normbrunnenflasche 由德國設計委員會總經理安德魯.庫佩茲( Andrej Kupetz)一手打造
Reference: wikipedia
這款包裝瓶為何如此獨特受歡迎?因為它是功能性以及美學設計完美結合的典範,兼具堅固耐用、能重複使用的特性,同時擁有雋永的美麗外型,散發一股愉悅的感受,傳達一股清新的氛圍。瓶身上的小突點特別能傳遞這股清新感,因為能讓人聯想到礦泉水中的二氧化碳。這種完美的意象互動,讓珍珠瓶成為世界大戰後德國工業設計早期的設計亮點。順帶一提,這款經典設計是由德國設計委員會總經理安德魯.庫佩茲( Andrej Kupetz)一手打造。
… 包裝瓶設計訴說的故事2014年,跳遠選手馬庫斯・雷姆 ( Markus Rehm ) 在德國錦標賽跳出 8.24公尺成績,一舉奪下金牌。他在十四歲時失去了右腿膝蓋以下部分,自此開始使用義肢。同樣在 2014年時,他戴上一組以碳纖維製作的義肢,在德國錦標賽中挑戰非身心障礙者的運動員並獲得勝利,在德國引起一陣熱烈討論:在義肢輔助下完成的跳遠動作,是否等同於透過天生的踝關節完成的跳躍動作?激辯所得出的結論是:雷姆依然可以繼續和非身心障礙的運動員在運動場上一較高低,但成績必須分開計算;關於殘障或競爭優勢的辯論著實展現出現代化義肢的力量,高科技開創的奇蹟。
… 機械科技與生活的共進:義肢品牌在商業與行銷決策上所扮演的角色愈來愈吃重。因此,2019年起,紅點傳達設計獎正式更名為「紅點品牌暨傳達設計獎」,於當年 3月至 6月,受理以各種不同管道成功塑造一致形象的品牌參賽者;結果,許多國際品牌對此調整,給予高度評價。
品牌的重要性為何與日俱增?容我用一個簡單但意義重大的例子來說明:過去幾年,我注意到許多年輕人會穿上印有大大品牌標誌的 T恤,他們想用大品牌的名字來妝點自己,這和 90年代末期一項國際運動的預期恰恰相反──當時對大廠牌的全球影響力是悲觀的。這些 T恤本身沒有什麼不同,都是經典的 T恤版型、棉質布料、通常只採用黑白兩色;最大的差異是 T恤上的品牌標誌,與其所傳達的品牌價值。例如,某些廠牌傳達的是奢華與獨一無二的形象,有的則傳達丹寧文化的精華,或是活力健美的象徵。想當然爾,並非每一位穿上這種 T恤的消費者,都對品牌歷史與價值知之甚詳,在這種前提之下,透過品牌標誌傳達一致的品牌形象就顯得格外重要,無論在街頭或是在社群媒體上,都要一致。
我熱愛跑車,結合科技與創新的特質。除了具有影響力的德國和英國車廠——保時捷和奧斯丁之外,義大利車廠在跑車領域的廠牌愛快羅密歐、法拉利、藍寶堅尼或瑪莎拉蒂,皆為車界豎立設計新標準,在汽車產業和工程歷史上亦占有一席之地;結合科技與美學,打造奢華跑車將汽車設計提升到工業設計領域中的最高境界。特別是在 1950年代與 1970年代上市、極具影響力的車款,當時汽車產業所承諾的未來,已經超越現在。跑車就是在這個時期被塑造成自由、駕馭樂趣的象徵,這個形象直至今日都適用。
我數次以設計專家的身分講述、撰文關於材料對設計程序的重要性,唯有創新材料和生產製作工藝相輔益成,才能將創意轉化為優質產品。材料,本身就足以賦予設計師巨大的創新動力。
就我個人觀察,碳是愈來愈常遇見的材料之一,因為它特性是高強度,重量卻極輕。舉例來說,碳材料和鋁同級材料相比,重量少了25%,卻擁有相同的強度和耐久性。碳材料具備其他素材無法比擬的特質,為輕量化結構不可或缺的材料,例如飛機、汽車或自行車。德國廠商 AutoGyro 出品的 MTOspoart 自轉旋翼機,目前正在德國埃森的紅點設計博物館展出,確實是吸睛的展覽品。自轉旋翼機利用自轉旋翼的無動力自動旋轉動作產生空氣浮力,創造彷若飄浮在空氣中的新奇經驗。新結構和碳纖維材料應用於模組化機體外殼,自轉旋翼機重量極輕,僅介於 245 到 295 公斤之間。
… 設計 「碳」的各種創新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