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跳遠選手馬庫斯・雷姆 ( Markus Rehm ) 在德國錦標賽跳出 8.24公尺成績,一舉奪下金牌。他在十四歲時失去了右腿膝蓋以下部分,自此開始使用義肢。同樣在 2014年時,他戴上一組以碳纖維製作的義肢,在德國錦標賽中挑戰非身心障礙者的運動員並獲得勝利,在德國引起一陣熱烈討論:在義肢輔助下完成的跳遠動作,是否等同於透過天生的踝關節完成的跳躍動作?激辯所得出的結論是:雷姆依然可以繼續和非身心障礙的運動員在運動場上一較高低,但成績必須分開計算;關於殘障或競爭優勢的辯論著實展現出現代化義肢的力量,高科技開創的奇蹟。
紅點設計大獎產品設計類別歷年得獎作品的觀察與探究,各許多新穎的人體輔助性設計,例如,在「健康照護」的機械手部義肢 Mia,出自 Presnilia and Elastico Disegno的巧思,其功能使評審信服,手指能完成獨立動作,並且能夠完成日常所需的抓取等細動作,感測技術的應用,使得機械義肢準確地掌握觸碰、抓取的時間和方式,控制得宜。
製造商: Presnilia
設計師: Elastico Disegno
獎項:紅點獎 ( 2019年紅點產品設計 —醫療照顧及保健輔具組 )
冰島 Össur 公司出品的膝關節義肢 Rheo Knee XC,是設計師 Kinneir Dufort 的作品,獲得 2019 紅點設計大獎。義肢內搭載微處理器,自動調整義肢的行為,上樓梯、慢跑或騎乘單車,使用者操作義肢與原肢體的感受非常接近。此外,整合性軟體透過藍芽將資料傳送到附贈的 iOS App,包含訓練課程,使用者能獲得步態的反饋訊息;加上智慧工程技術,義肢的外殼也能做到防水、耐風雨。
製造商:冰島 Össur
設計師: Kinneir Dufort
獎項:紅點獎 ( 2019年紅點產品設計 —醫療照顧及保健輔具組 )
我們是否擔心這些義肢產品會創造出超人?魔鬼終結者不久後就要問世?我不這麼認為,因為製作義肢的技師和設計師的設計出發點,是讓移動能力有些障礙者,得以重新取得肢體原有的功能,尖端義肢技術的發展,讓人們得以再次行走、攀爬,他們可以使用手部義肢寫作、享用餐點、綁鞋帶。顯而易見,人類與機器的關係正在改變,因為自然與科技愈來愈彼此互補,只要想一想助聽器已經能崁入耳朵內或隱形牙套,就能窺知人們與科技在日常的協作互助的關係。另一項正面影響在於,義肢的設計除了要補足功能上的缺陷,美學的特點也受到矚目。
機械手臂 Mia 具備正確的人體比例,在美學的設計和材料運用方面維持高科技的基調,對義肢外觀的新詮釋; Mia 未來感十足的外觀讓手臂看起來更酷炫、自信滿滿。科技形塑我們的世界,這個道理也同樣套用在 Rheo Knee XC 上,這項產品運動風十足、堅固又不失美感,保有精力充沛的生活哲學。
文:紅點主席 Prof. Dr. Peter Zec |2019-09-20 本文同步刊載於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