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紅點主席 Prof. Dr. Peter Zec | 2018-10-18
大都會盡是多元、交換、創新的朝氣。都市化在近數十年間快速發展,也是我們面對–最棘手的挑戰之一。以下統計數據能作為佐證:據聯合國統計,1950年時,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2015年時,已經有超過一半的人口定居在城市內;而到了2050年,將會有超過六十億人口居住在都會地帶,預計屆時的全球人口將達到97億。都會區居住空間越來越缺乏,我希望能在居住空間這個議題上貢獻一己之力。
由於越來越多人遷居到大城市,我們必須重新思考未來的都市生活:如何在有限的空間中,提供舒適感?在這個議題上最廣為人知的思想家,是日本知名建築師藤本壯介,他於多年前在東京以NA住宅引發關注。這棟住宅以玻璃和白色鋼條構建而成,室內採開放式空間設計,沒有任何牆面,整棟建築物就像一棵樹,房屋本身「垂直式設計多過於水平式設計」的架構,更加強化「樹」的意象。因此,「這棟住宅將通透的建築物視為一座都市樹屋」,屋內空間配置前所未見,以面積不大的模組化木板卯接在鋼條結構上,就像是一個個平台,由此表現出都市樹屋的概念。此外,由於住宅了立面使用玻璃作為建材,增加了視覺穿透性。

另一種可能性,如:「迷你屋」,佔地僅數平方公尺,呈現具成本效益、節省能源的住房選擇,已經有許多人在討論,在世界各主要城市以迷你屋作為新的學生住宿方案。例如,在小空間內,也能呈現精簡且和諧的室內設計。在今年獲得紅點設計大獎中,台北的馥閣設計「多用途的巧思小宅Multi-function with Balance」以令人欽佩的巧思,證明有限的居住空間和優質設計並不抵觸。室內空間整合原本兩層樓的樓高(3.6米和4.2米),多層次的設計,創造寬廣、開放的空間。大面積的走廊內含大量儲藏空間,長方形結構創造出具多重使用功能的起居空間, 10坪大的公寓進行的室內方案,在空間和功能上提供更佳的彈性,人們能有互動流通的空間,同時兼具隱私性。

此外,由上海華都建築規劃設計有限公司的「可移動樓板之家」,獲得2017年的紅點最佳設計獎,是節約空間居住風格的範例。可移動樓板之家在相當於一個貨櫃的空間內,配合居住者環境和使用偏好的住家。採用可調整高度的移動式樓板,讓室內空間能根據不同的生活場景進行調整。
以上快速瀏覽目前在都市生活現有的問題和解決方案,在數位化環境中,另一挑戰:壽命增加,這也同時增加我們對於適齡住宅和無障礙居住空間的需求。氣候變遷也對各大城市帶來影響,熱浪和「環境浩劫」在未來也會更加頻繁,此外,社會的個體化也需要新型態的公共社群或私人社群。有鑑於此,在城市內有待改善的事項還很多,優質設計能幫助我們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案,讓未來的都會生活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