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包浩斯:形塑設計概念

文: 紅點主席 Prof. Dr. Peter Zec  | 2019-1-14 本文同步刊載於經濟日報

2019年,德國和全球將為一所知名大學慶賀﹣﹣包浩斯設計學校。這所設計學校被視為珍寶,她奠定了德國設計領域的百年發展 。德國建築師沃爾特.葛羅培斯(Walter Gropius)於1919年在德國韋瑪(Weimar)創辦這所「國立包浩斯學校」,在1925年於德國德绍(Dessau)創設烏爾姆設計學院。於1933年時,包浩斯設計學院在納粹主義的政治壓力下關閉。然而1923到1933年,短短的10年之間,烏爾姆設計學院高度影響了建築、藝術、設計、教育的現代化發展。

包浩斯設計學院營運的起點和基礎,是以實驗精神立足在工業時代:平板玻璃和鋼鐵這類新式建築材料,攝影和電影這類新的溝通媒材,以及新技術在製造面帶來的可能性,例如鋼管加工和織品製程。在工業界充滿活力,以實驗性及藝術性探索的過程,因應生產線,創造新式產品,從現代室內設計的裝飾法,我們能清楚地辨識包浩斯帶來的變化與影響。

與此同時,具標準化特質的設計模型,例如:輕量化、彈性、簡潔和注重功能性,善用這些特質,反映在產品的經點案例,例如:匈牙利裔現代主義設計師暨建築師馬塞爾.布勞耶(Marcel Breuer )所設計的第一把鋼管椅──《瓦西里椅》(Wassily Chair);這款扶手椅被視具代表性的包浩斯設計產物,以鋼管結構作為椅子的骨架,突破性地將椅子減化到基本形式,也豎立了極具特色的外型。這些設計準則在這個年代,得以發揮影響力的關鍵:教育學習和傳播環境。來自全球各地的學生,進入包浩斯設計學院,承襲包浩斯設計理念,透過教師移轉到其他國家,在全球各地的學院、無數設計公司和製造場域,讓人爭相仿效、廣為流傳。

 

csm_KNO_Wassily__c__KNOLL_6279_high_7fecfaadf0圖片:KNOLL

 

1950年代以前,藝術依然被視為最重要的靈感來源,是生活、產品開發和建築的中心思想,“設計”在此時以獨立專業形式出現。設計得以完全和藝術脫離,主要歸功於烏爾姆設計學院(1953-1968)這類知名學院,催生20世紀代表性的工業設計美學標準,包括:傑出的處理手法、重視使用者友善、使用正確的材質、強調簡潔性和功能性。

設計環結中,若沒有設計師的存在,將會是什麼面貌?在製造者和消費者之間,扮演稱職中介者角色的人,又會是誰呢?這些中介者包括漢斯.古格洛特(Hans Gugelot)和迪特.拉姆斯(Dieter Rams),他們為百靈開發多款具有獨特符合美學的造型,具特定用途的商品。出色的商品不僅展現設計師理念,在市場上亦叫好也叫座。例如,眾所皆知,蘋果電腦首席設計師強納森‧保羅‧艾夫(Jonathan Paul Ive)深受百靈的產品啟發。這樣的歴程,讓我提出了優質設計的四大標準:產品的魅力、功能、實用性與社會責任,因應不同的產品類型,這四大優質設計標準,將會有不同的比重與策略安排。

 

csm_KNO_Wassily__c__KNOLL_2013_IMG_6765_A_45dfe626c8圖片:KNOLL

 

包浩斯設計學校成立一百週年後,處於瞬息萬變的21世紀,不論重新定義美學和功能,或因應機械和大量生產。我們皆目睹了,數位化的時代,更有效率也更複雜的科技創新。至此之時,設計師採取的回應姿態:極度簡化產品和製程,將先端科技導入至有重要意義的形式。極簡已經推升到另一個層次,世界級設計師的目標依然不變:為新的生活環境,創造卓越的產品。

延伸閱讀:優質設計…帶動社會反思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