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場景你應該不陌生:一群朋友相約餐廳見面,服務生一上菜,每個人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機,為美食拍照。Instagram、Pinterest等照片社群平台興起,上傳照片分享生活與品味,已成為日常行為之一。食物除了味覺體驗,視覺感觀也是呈現的要素之一。不限於美食,各種可被公開的體驗:購物、社交、飲食、旅行、商業,透過社群傳播,不僅改變了人類行為,更影響提供產品與服務的業者,所做的決策與行動方案。以下我們就來看看,紅點設計獎獲獎作品中,有趣的食覺設計!
#儀式感 #流動的便捷 #可視食材
食物視覺影響人們的滿足感
過去食物著重嗅覺和味蕾的滿足,路邊的小吃攤可能空間簡陋但美味,仍然受到歡迎。但現今年輕人對食物的視覺要求,已成為影響他們選擇食物形態、餐廳的重要因素。對他們來說,飲食記憶富含社交圈分享的意義,從與朋友用餐的愉悅情緒,到做為美食影像內容創作者的成就感,例如每日早餐的變化分享,每日便當的巧思分享等,也快速造就了新的網路社群意見領袖們(KOL)。因此,可見品牌、餐廳的食物包裝、擺盤設計與空間氛圍,越注重具有「可分享(sharable)」的元素。這也體現了「體驗經濟」中,舞台性、感官性、參與性、延展性、記憶性、個人化等特徵。

「儀式感」讓飲食更有意義
多年未見的好友約下午茶、為伴侶在情人節下廚、與家人團圓吃合菜,這些場景中,吃下的不僅是食物,更是彼此的情感交流;由驚喜製造 Surprise Lab. 體驗製造商成立的在全黑中用餐「無光晚餐」、只能一個人去吃「table for ONE 一人餐桌」,就是透過不同的飲食需求與習慣,打造某種意義的儀式感。The Gaggenau Restaurant 1683 希望讓用餐的貴賓了解品牌歷史,因而打造出如同在德國黑森林的用餐環境:樹木和苔蘚,穿過高大的樹木的光線,富有土壤的氣味和木頭,以及潺潺的水聲和林地鳥類的唧唧聲。

希望讓用餐的貴賓了解品牌歷史,因而打造出如同在德國黑森林的用餐環境
食覺體驗創造忙碌生活中的緩衝區,賦予飲食超越身體所需,心靈上的意義。
儀式感並非一定要在餐廳才能擁有,在家烹調食材、食物容器、起鍋擺盤,專心感受吃下去的每一口,也能成為自我療癒的儀式。在烹飪鍋具的選擇上,除了實用耐用的不銹鋼材質,多彩輕透風格的鍋具設計,近年越受歡迎,在細節處理上也更細膩,如:木頭把手帶出溫潤調性,鑄鐵材質保溫效能好,也開始取代了部分電器的料理。

細膩的鍋具設計,以木頭把手帶出溫潤調性。

多彩輕透風格的鍋具設計,近年越受歡迎
許多鍋具、廚具設計重視產品的複合功能,在一個時間內滿足不同的料理,提高烹飪的效率,使料理過程更方便,簡化準備流程,提高料理者進行美食創作的興致。
2017紅點獎作品: Multi cooker Multi cooker多功能炊具具有微波爐功能, 能夠烹飪三種菜餚(包含:湯,燉菜,蒸菜,熱燙,烤魚等),滿足人們的各種食慾。

RON為多功能切菜板,能夠切片,切割或作為各種麵包或糕點盤。 它還有一個可拆卸的麵包屑托盤,為食品安全的塑料表面,衛生且便於清潔。
對忙碌的現代人來說,外食的便利性常常已超越三餐在家的飲食習慣,近年越來越多重視環保的人,以攜帶式容器取代一次性餐具。個人隨身攜帶的容器,色彩較常看見明亮的塗層,歡愉和輕快的表現,或者以金屬色系為主,透過黃銅色和黑金色的表現,展示獨特個性;這些具巧思的設計與色彩計畫,讓人們外帶自助餐、喝便利商店咖啡,甚至手搖飲,透過容器設計,獲得視覺體驗的滿足。

Bq的蓋子具有磁性,能夠輕易地附於瓶身,解決蓋子容易搞丟的問題。真空瓶能夠長時間保持冷熱飲料的溫度恆定,並且有不同顏色的防滑塗層。

Swivel是一個帶三個隔間的午餐盒。 用於醬汁或潮果的圓柱形容器將兩個較大的橢圓形容器固定在一起。 上部隔間可以側向旋轉,同時容納所有餐具。
可視包裝:將食材透明化
可視的包裝方式,讓消費者能直接看到真實食材,感到安心。若再搭配具創意和特色的設計,使其具備上鏡潛力,不僅提高商品的誘惑度,更能透過社群分享,擴散產品曝光力,也成為許多食品公司擅用的傳達設計手法之一。

客戶:ICA, Solna, Sweden
設計:Designkontoret Silver, Stockholm, Sweden
ICA Dinner Box是瑞典最大的雜貨連鎖店之一開發的食品盒概念:它並非即食食品,而是提供一種快速簡便的方法,只需幾步即可準備出如同家常菜一般的料理。

客戶:MPK Norilsk, Saint Petersburg, Russia
設計::Otvetdesign, Saint Petersburg, Russia
648°烤雞的包裝設計旨在傳達其特殊的烹飪技術:將雞肉在的雞汁中煮熟後,以紅外線648攝氏度烘烤,直至金黃色,其獨特的透明與鋁箔包裝,強調了產品的優點。

客戶:迴游鰻 Aftertaste, Pingtung County, Taiwan
設計:Voyageur Studio, Kaohsiung City, Taiwan
迴游鰻Aftertaste以環保包裝分銷其產品,其重型牛皮紙由於厚度可以承受冷凍鰻魚除霜時形成的水分,因此無需使用不可回收的蠟塗層。 包裝的手柄已經彎曲和加厚,能夠適應不同尺寸的鰻魚。

為了使商品有所區隔並創造更廣大市場,重新將商品定位為休閒零嘴,並將商品本身蓬鬆、酥脆、綿密的特質轉化為普普風人物髮型的視覺概念。搭配繽紛的色彩與象徵雞肉原料的趣味雞造型,創造更具年輕活力且高辨識度的商品包裝,開拓全新肉鬆與肉絲市場。
在快速消費的年代,人們求新求變,偏好快速改變的虛實整合環境,並連動社群影響力。越來越多高端品牌如 GUCCI、CHANEL、Moleskine…等紛紛跨界經營咖啡廳或餐廳,透過飲食視覺趨動群眾傳播力,將品牌印象持續留在消費者的心中。食品本身也成為各式品牌溝通載體之一。
“未來飲食:食覺設計,創造傳播力” 有 4 則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