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龍筆記:空間設計在紊亂的後信息時代,以人為本

2018-1-11-e7b485e9bb9ee7a9bae99693e6b299e9be8d_180201_0008

信息時代,電腦、網路的普及,人們只需上網動動手指,資料便信手拈來。稍加推敲,就能有效運用;後信息時代,資訊大爆炸,大量信息無孔不入、源源不絕,有時反而令人神經緊繃。這時,除了推理、分析能力外,如何綜觀全局、去蕪存菁,並下自我定見,才有價值。

對當代設計師來說,「設計不僅僅是工藝技術的展現」,比起早前,顯得尤為重要。設計師必須要有接收、解讀、與資訊互動的能力,必須攝取人類學、心理學、社會學的知識。更甚,在解決方案產出的過程中,需要跨領域專家的共同激盪,以找到最適解。

紊亂的後信息時代,設計師不再只是業主的傳聲筒,也不是僅僅設計出一個只有「炫」的產品,必須妥適地將意念、想法融入設計中,並整合不同資源,產出讓人感到溫暖、人性的產品。此時的設計者是個傳道者,將理念與溫度反饋於使用者。

紅點設計沙龍在2018年1月11日邀請紅點設計獎國際評審團委員,太一設計姚政仲設計師、榮獲2017紅點最佳設計獎的伊太空間設計負責人張祥鎬、紅點執行總監鄭雯瑄對談,並由Partner of EuroPacific Management(歐太國際管理顧問公司)林祐蘭擔任引言人,暢談「設計的未來性-後信息時代的空間設計」。

後信息時代  開啟智能與空間設計的對話

「設計的存在是為了解決問題、回應一個命題。」鄭雯瑄說,她本身就讀設計科系,在校的前幾堂課中,首要訓練觀察力、自我思考力,從周邊觀察到的訊號,讓設計師透過思考、整合及表述,去回應設計的目的。而就紅點設計獎的觀點,設計也不是一個純粹的藝術,而在於如何解決一個問題、回應一個命題,告訴大家我們找到了什麼最好的解決方案,因此設計師在這個世代,更像是一個整合者,當看到越來越多的作品是跨領域合作時,領域的界線也越來越模糊,設計師的角度也一直在轉換。

姚政仲表示,後信息時代,進入了智能級距跳躍的里程,空間設計若只停留在數十年前的建築思維,可能早已不符時代所需。與資訊互動,成為當代設計師必須嚴肅面對的課題。空間設計已經不再是單純的空間設計,它有可能是互動設計。過去體驗一個空間需要親自到場,但現在也可以在虛擬世界中體驗空間,甚至對空間的感動毋須面對面。在這個世代,當機器、雲端越來越普及,回過頭來,我們要帶給人類什麼生活樣貌?要服務的對象是誰?要如何從設計師的角度,回饋給這個時代,是我們必須共同去思考的。設計師滿足業主的需求之外,是否能更向前思考,提供使用者出乎意外的滿意?

設計與整合力 洞察與實踐力

作家齊邦媛的「巨流河」、龍應台的「大江大海」等相關書籍,講述的是1949年國共撤退來台,相隔台灣海峽,有家卻歸不得的真實故事,而這些所謂的外省人,紛紛紮根在台灣,他們所居住的地方被稱之為「眷村」。無論是台北101旁的四四南村,或是已拆遷的華光新村,密密麻麻,宛如點陣圖的小房子中,是親情、愛情也是鄉愁,孕育出無數的故事與人才。

無獨有偶,因設計東區夜店OMNI而獲得2017紅點最佳設計獎的張祥鎬,成長於眷村,養成了他從事設計工作時,具備了洞察力,將人際互動的細膩微妙之處,融入他的設計思考。採用精準的科技運算與細緻的燈光技術整合,有根據與脈絡的創作,不是一種單純的靈光乍現。

他將娛樂、光、音樂及空間,人在全場域的流動與感官的互動,運用科技精確的掌握,這在後息時代,線上與線下,呈現虛實交錯的時空配置,讓人們有了嶄新的感官體驗。

20170621_news_omni_4_01
2017紅點最佳設計獎作品;OMNI Nightclub

張祥鎬在分享中提到,他在大陸深圳地區有數個案子,該區域豪宅已興建至第5代,目前正籌劃興建第6代豪宅,但他面臨一個困難,買家都是從第1代買到第5代的老客戶,要如何設計出業主口中吸引買家再購買的第6代「新」豪宅,成了他的挑戰。

反覆思考後發現,無論台灣或大陸,許多豪宅均強調智能、科技宅,但科技的日新月異難以追趕,與業主討論後,決定讓第6代豪宅的主軸定調為「以人為出發點」的家,設法讓家有情感連結,卻各自保有隱私與空間,不會因為過於接近而產生干擾與紛爭。這樣「回歸於人」概念,巧妙地的定義「家」與「人」,一種「看得見,卻不干擾」的情境手法,適用於中式家庭的婆媳、隔代共處獲得了業主青睞。

在設計、建築上,智能化只是一種手段,但智能是冰冷的,如果在後信息時代能夠維持人性,在心中也擁有定見,才有辦法沈靜思考、串起有用的訊息。

姚政仲以他長期在國際設計作品的評選工作中,觀察台灣的空間設計作品。特別直指出「心態(mind-set)」的議題,論知識、材料與技術,台灣的設計師並不比國際參賽者落後太多,但在積極展現與突破思考的框架,若能更多勇於創新與表達的設計作品,不僅讓台灣在居住、城市、空間,達到宜人宜居,從設計到實踐上,讓更多國際人士注意到,進而獲得肯定。

延伸閱讀:沙龍筆記:空間設計的思考與表述

沙龍筆記:空間設計在紊亂的後信息時代,以人為本” 有 1 則迴響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