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自行車業轉型的關鍵考驗:快又好,還要跑在世界最前端

從單車共享的初創者YouBike開始,到自行車收藏風潮、騎單車旅行環島等,自行車已經不單單只是代步用的配備,而是一種生活型態的呈現。

在全球新經濟中,城市中的移動是快或慢,悠活亦或強調速度,手工製造還是追求輕量,各種議題也在Kickstarter、自行車愛好者相關社群中,開始出現更加多元與分眾的討論。

全球供應鏈裡,高階自行車主要的生產聚集處,座落於台灣中部地區。而相較於一般人熟悉的消費性電子產業,自行車在代工與設計流程中,更重視彈性的合作模式與長期關係。

全球有大大小小的自行車品牌商,有些品牌商早已不從事製造,而是發展設計概念,直接與組車廠溝通,緊密合作。有些品牌商則委由貿易商代為評選供應商,以及執行日常溝通協調的工作。 前者的優點在於減少中間成本,但必須在內部聘用具溝通協作的工作者;而後者品牌商則專注在設計與開發,以及市場溝通策略的投入,將供應鏈的協調等後勤服務,交由專業並具有整合協調功能的第三方貿易商。

20171215
自行車品牌商有些會採取直接與組車廠直接溝通,緊密合作。有些則交付貿易商代為評選供應商

創新, 不只是視覺及功能設計上, 更是一種合作模式

貿易商的角色是長期累積下來的高度整合力,在資訊整合及流程優化中產生相當效益,串接各個專業分工精緻化的製造群,這個領域在台灣較少被學界及專業人士所重視(往往被歸類為中間者),然而在當今複雜多變的競爭環境下,跨職能別的整合力,成為重要的策略性能力之一,中間者的角色不是傳統以為的買空賣空,而是「整合力」與「跨職能」解決問題的創新力。

他們能有效及精準地將衛星供應鏈進行高效能的組合,透過高度彈性的國際溝通協作經驗, 偵測及感知全方位的訊息與變動,進而洞悉與反饋不同騎乘文化使用者的隱藏性需求,以因應快速多變的環境,並達成品牌商的任務。

許多貿易商本著長期累積的產業鏈經驗,進一步投身製造業。台灣製造業者能產出很精良的A(後輪及鏈條)、B(車幹及齒輪)、C(把手及前輪)…等零組件,然而卻較缺乏整合出「A+B+C=最佳產品」的品牌力,對於騎車文化與想像也缺乏論述力。

1
臺灣能夠生產出很精良的A(後輪及鏈條)、B(車幹及齒輪)、C(把手及前輪)…等零組件,但缺乏整合論述的品牌力。

為何在全球受到使用者長期支持的品牌商中,台灣原創能留在使用者心中佔有率(mind share)的品牌很少?

我們不斷討論思考台灣廠商的國際化,有許多隱形冠軍。為什麼是「隱形」?而不是在使用者心中具有一席之地?

這與經營者及團隊的價值認知與思維,息息相關。例如:台灣組裝廠擅長且著重於成本與時效導向,使用最低限度的資源達成最佳效益,能很快搶到訂單與出貨量,較少投入質與量的研究在解析長期的趨勢觀察與社會脈動。例如:不同文化的生活型態研究與調查,這方面在已開發國家的品牌商,不僅利用於行銷策略的判讀,更早已引入至產品開發階段進行研究。

近10年的大數據及社群媒體快速發展,若台灣廠商領導階層仍只依決策者的直覺性思考與判讀,除了在世代交替上將產生困難外,亦沒有養成理性分析以及調研的能力,不夠專準的組織,在動態競爭中,很容易迷失方向或仍受制於國外品牌商。

來自德國,於2017年獲得紅點最佳設計團隊的自行車品牌 Canyon Bicycle GmbH,在煞車系統上選擇與台灣廠商彥豪(Tektro Techonology Corporation)合作。Canyon的團隊擅長品牌價值的傳遞,傾向極簡化的競賽趨向,即為專準主義(Essentialism) 的實踐 。

2

2017紅點最佳設計獎作品(Red Dot: Best of the Best)Roadlite CF,來自峽谷自行車(Canyon Bicycle GmbH),其煞車系統由台灣廠商彥豪(Tektro Technology Corporation)製造。

3
灣廠商彥豪(Tektro Technology Corporation)2016年度獲得紅點獎(Red Dot: Winner)的作品T851

能滿足少量多樣的彈性

另外,我們再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自行車行業的長期存續,台灣的主要優勢,並不在於單純的技術領先或有經驗勞力,而是在供應鏈的彈性。全球自行車市場中,中高階產品早已走向少量多樣,趨向於「使用者量身訂作」導向,而聚合在台灣中部的自行車聚落,能在一小時內完成供應鍵的整車組裝與成品出口,是其他區域難以複製的產業生態圈。

4
一台自行車不僅僅是一件產品,更是整個產業所競技出的火花串連。如何能以創新模式來突破重圍,擺脫過去轉型困境,是台灣廠商們永不間斷的努力課題。

然而,隨著科技的快速進步,以及各地都會中生活型態的轉變,甚至是共享單車的熱潮起落,台灣的自行車領域經營者們,是離市場需求越來越靠近?或是越來越遠?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產業與廠商的未來,或許得重新以騎乘文化的角度切入,來滿足騎士們在心理上與功能性的追求。洞察力、設計力、創新力及整合力的鍛練,正是台灣自行車業在轉型升級中所面臨的關鍵考驗。


延伸閱讀:
高登布魯斯:一昧跟風趨勢,將無法超越現在
不只專注功能,更要創新發展的自行車文化
近未來的自行車設計:從生活中的細節,洞察新需求
城市飄移 智慧出行
交通工具設計正夯!打造科技與情感的完美互動

台灣自行車業轉型的關鍵考驗:快又好,還要跑在世界最前端” 有 2 則迴響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