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其實看到好的作品,就知道為什麼它會得獎了。」多年來擔任紅點產品設計大獎的評審,同時也是華人圈知名的室內設計師姚政仲,在紅點設計獎說明會中直白地做了這個開場。
做設計的人往往在尋找更大的舞台,但當作品放到世界級的舞台時,台灣設計師該如何在國際頂尖的競技殿堂上贏得矚目?姚政仲認為,除了要拿出最好的作品外,思考自己的定位、調整好心態才能提高獲獎的機會。在說明會上,他以多年的觀察分享了精闢的見解:
每年都會有四、五十個評審一同在紅點評選現場,需要一起看的作品非常多。但大家也知道,好的作品就是會catch你的眼光,簡單來講就是這個樣子。建議所有參賽者,一旦決心要參加比賽,就不要用「試看看」的心態,不要還沒有準備好就參加這樣一個大獎,你絕對要把最好的東西拿出來,而且要很精心的去打扮它,讓它在這麼多的作品裡面被看見,這是很重要的。
2014紅點產品設計大獎 評選現場
我參與了好幾次Red Dot的評選過程,我唯一可以告訴大家的是,Red Dot是非常的公平、公開、公正的,當所有的評審進到審查的現場時,所有作品都已經被放在這廠房裡面了,在全世界所有評審的面前,一件一件作品被討論,再進入一個階段又一個階段的評選過程。
它會依據不同類組分類,然後各分類的評審在自己的區域裡,幾乎要用一整天的時間來評選,還要不斷地討論,然後不斷地從作品裡面去篩選,去看這個作品有沒有其他的問題?有沒有其他可能潛在的、可能沒有被看到的部分……等等,對大家參賽紅點來講,這是一個最重要的保障。
我覺得比較難能可貴的是評審的組成。紅點不是以一個非常單純的西方觀點看設計,它會同時把很多東方的評審放到評選團隊裡,這是為了確保,不同作品在不同的文化處境的時候能夠被看見。

比如說何俊宏的這件作品裡面就有屬於東方文化的特色,當西方評審在看這樣有東方文化的作品時,有時候會需要現場的其他評審從文化上面去詮釋,來告訴其他評審說,他在這件作品裡面看到什麼。所以我覺得大家在送作品進紅點時,很重要的就是要放心把作品交出去,看自己的作品是否真的能被評審看到。等一下我用兩個比較簡單的例子來跟大家討論。
用不同角度思考報獎類別
紅點獎中分別有「產品設計獎」和「傳達設計獎」,對參加室內設計比賽的朋友們來講,我覺得先不要以「傳達設計(報獎)是不是比較便宜?產品設計的費用比較貴」這樣的角度來想,應該先思考的是你要不要以「品牌形象」設計去參賽,一旦你決定要把作品放到品牌類獎(指紅點傳達設計獎),就會面對另外一種的競爭對手。
因為傳達設計看重的是Communication、是Branding,所有的國際大品牌都會在這個類別裡面競爭,如果你要從台灣的角度去參賽的時候,你要很清楚的思考自己要拿出來的東西是什麼?如何去抓到評審的目光,讓他們看到作品的特別之處,作品本身的說服力很重要。
如果只是在產品設計獎,可能評審只會針對這作品本身的設計功力和所要呈現的差異性,以及整個設計的特色在哪裡而去做評比。所以大家在選擇獎項的時候,腦袋裡要想一下,你希望自己的設計領域以後能夠在哪一個設計類別裡面發展,這是攸關你想參加哪一個類別的重要決定。
這是一個位於米蘭歷史建築物裡面的服飾店,品牌叫做Carlo Pazolini。雖然它是一個跨全球將近兩百四、五十間店的一個大品牌,可是它把自己放在產品獎裡面,而不是傳達獎。

設計團隊Giorgio Borruso,是在美國執業的一位義大利設計師。對評審來講,作品第一時間的吸引力就非常明確。在一個具有歷史、古典的建築裡,有一個非常現代、非常生動活潑,要告訴你故事的設計概念,一下子就會抓住你的目光。

Giorgio認為,這個店是以做鞋子為主的品牌,他就拿嬰兒的腳型做了一個模子。一個義大利專門做戶外家具的品牌Paola Lenti幫他們把這個模做成一片一片的展示架,再跟後面的金屬結構結合,變成是一個隨時可以調整、可以變化的展示空間。從陳列架到家具,都是同樣一個設計元素去發展。他認為,這個鞋店要賣的是從小開始,或者是說,每個人從小開始都需要一雙鞋子。
他用了一個叫做swarm intelligence的概念。Swarm就是一種群聚,當我們看到一群魚在游泳的時候,會有一種很自然游泳的律動,或是一群鳥在空中飛的時候,就會有一種群聚的律動,他稱做群組的智能。就像生物一般流動的展示架、流動的陳列方式,所營造出的流動的空間感,位子、高度、時間的變化,產生了群組的智能感。
一個好的作品可以呈現的寬度與廣度,其實會立刻被看見。別忘了善用一段小小的影片,可以讓評審生動地理解你的作品,透過影片你可以具有某一種時間與空間的方法,讓你呈現出另一種象度或深度,突破照片的平板。
另外這個案例,是Audi在St. Moritz 建造的滑雪小屋。每年Audi汽車都會贊助在St. Moritz舉辦的FIS國際滑雪聯合會。2013年,Audi就從山下把材料透過直升機運到山頂去,組裝成一間滑雪小屋,供人休息,小屋取名「quattro」,意即奧迪的經典四驅技術核心。Audi長期贊助滑雪這個同時講究技術、速度、安全的運動競賽,並且把四輪這件事情放在滑雪勝地,也就是告訴大家:quattro在Audi這個品牌上,或車子的設計上,形象跟意義都是世界最頂級的。

你可以看到,他利用一片石牆把quattro的意象做成一個簍空logo,鑲在石牆裡面。石牆的前後兩個空間可以穿透:一面是一個比較休閒的bar,搭配Konstantin Grcic的家具設計。另外一邊則是一個比較溫暖、可以生活的地方,像lounge一樣可以休息的空間。它這個影片一放出來,評審就會「Wow,這就是Audi!」quattro的精神就是在這裡,很清楚透過空間來呈現它所要傳達的品牌精神。

敢把東西丟出來跟全球較勁,重要的是挑戰的精神
我們看作品時其實不知道是誰設計的,但說實話,當看到這樣大牌子就知道不會是一般設計事務所。紅點匯集了世界的一流好手,例如Giorgio Borruso生涯就得過一百七十個獎,但他並沒有因為已經得了那麼多獎,而不再比賽。而Audi的參賽者則是去年米蘭世博展德國館的設計公司,一個設計國家館的人還來參加比賽,你就知道在他的心裡面,紅點的意義絕對不只是說「我拿了一個獎」或「我另外得到的一座獎」;對他來講就是,我把作品放到現在最具競爭的平台上面看看自己的實力。對設計師來講,這才是真正的挑戰,你永遠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夠在這平台上面跟全世界最具有競爭力的設計師較勁。得不得獎已經是另外回事,重要的是那個挑戰的精神。
評選的時候,設計的四大要素需要被傳達
第一個是「功能」。功能某種程度可能代表了技術、可能代表了美學、可能代表了你對一個行為的觀察和思考,所以所有的設計作品在最後評選的時候,功能會被很認真地拿出來討論。不會只是說,作品看起來很漂亮、照片拍起來棒,很具有得獎的樣子,當它進入評選的過程時,這些東西會被一樣一樣的拿出來討論。
第二個是「誘惑」。我們去年參加室內設計的台灣作品就有很多件,評審如何在這麼多件作品裡面看到你,你如何呈現你的誘惑,讓評審的眼睛會很自然地跟著你作品轉。
第三個「實用」。好的設計在材料、工法、或是結構的關連都會影響設計的表現,讓作品呈現出來的的說服力和力量不同。在實用性上,大家可以認真去思考,就像Carlo Pazolini的陳列展示架是如何去成型、如何去做的,然後當它變成家具的時候,那個結構又是如何成型的,這對評審選Best of the Best(最佳設計獎)或甚至一般得獎作品都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就是「責任感」。以何俊宏的作品為例,對評審來講,這個作品的精神就在傳承文化,這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得獎原因,也是它與別人不一樣的地方。作品在傳承某一種設計師的理念,他對於某一個區域、某一個地區的文化的一種思考。
就如同我剛剛談的Audi每年對一個全球的滑雪項目、一個具有指標性的活動比賽贊助,這讓評審會用另一個高度來看這件作品在設計之外的意義。因為它不只是要表現設計,同時也在執行品牌對社會,甚至對汽車造車工業這件事的一種承諾。在表現自己設計的時候,讓自己的作品能夠在所有設計人都會想到的基本表現外,加上你個人的、很不一樣的一個質地或質感,或是一個情感在裡面,就會讓評審在看這麼多的設計作品裡面看到你。
“姚政仲:它們憑什麼得獎? 站上紅點,請用最好的作品抓住世界的眼光” 有 1 則迴響